身為一名渾身菜味的菜鳥編輯來說,收到 有鹿文化 #海編 的盛情邀約,小編真是誠惶誠恐戰戰兢兢如履薄冰。
這兩天正為了「催稿」這件事犯頭疼。
A書拖稿的是封面設計師,但我也不好責難他,A書已經做過兩款封面,作者才鬧著要改書名,這下原先的設計全部要砍掉重練,設計師一直沒能交出第三款設計,我是催也不是、不催也不是的進退兩難。
B書拖稿的是推薦人,但我同樣不好責難他,畢竟作品是別人的,有時因人情所託而作序,有時因身分恰當而被委託,但無論原因如何,寫作推薦序本不是一件易事,要如何取其精要、恰如其分的推薦這本書,又不落得誇大其實、名不符實,的確也考驗著每一位推薦人。如此我便又是催也不是,不催也不是。
畢竟編輯處在作者/老闆與設計師/推薦人之間,如何精準地拿捏進度,不至於拖拖拉拉、一延再延,也得避免趕鴨子上架、匆促出版。
在編輯台上一邊揣度著各方的心態與狀態,一邊思考著不傷人情又能達到效果的「催稿」方式,乃是身為編輯不得不演出的小劇場。
讀了 #文字手藝人 後,小編突然慶幸,相較於報紙、雜誌此類具有時效性的出版品,不時得催稿、催稿、再催稿的狀況而言,身為一般圖書的編輯,似乎能從容優雅一些(但真的只有一些些些些)。
#編故事
#編分享